回到最近的文本

基于依恋的干预:对Dozier, Egeland和Benoit的评论

Sheree L. Toth博士

希望山家庭中心,罗切斯特大学,美国

2007年3月, 2nd艾德。

简介

依恋理论为研究护理经验和发展结果之间关系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视角。1、2、3婴幼儿的依恋组织与未来的适应有关。4、3因此,促进照顾者和他们的后代之间的安全依恋关系是很重要的。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将他们的努力指向了解和修改高风险和精神疾病人群的依恋关系。5、6、7Dozier, Egeland和Benoit一直处于理论和研究的前沿,旨在防止不安全的关系和促进儿童的安全依恋关系。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回顾了基于依恋的干预的文献,并强调了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的关键实证发现。

研究与结论

多泽尔首先回顾了所提供的照料类型如何影响儿童依恋的质量。她继续解释说,婴儿依恋最有力的预测因素是父母对依恋的心理状态。Dozier还讨论了用于增强附件安全性的干预策略之间的差异。她引用了Bakermans-Kranenburg、van Ijzendoorn和Juffer在2003年进行的一项元分析,他们在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在大约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针对父母敏感性的干预措施比在最初几个月开始的更具有全球性目标的干预措施更有效。8此外,她的结论是,短暂的干预至少与持续时间较长的干预一样有效。

埃格兰强调,婴儿时期的依恋安全感一直被证明可以预测儿童时期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安全依恋关系到更理想的发展结果,而不安全依恋关系预测社会情感适应不良。Egeland进一步指出,依恋关系可能会对生物发育过程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埃格兰与多齐尔的结论一致,认为设计和评估促进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项目至关重要。和Dozier一样,Egeland也讨论了旨在培养安全依恋关系的两大类干预策略:1)针对父母敏感性的策略;2)努力改变父母对他们自己照顾历史的表现的策略。依恋理论的一个核心原则是,婴儿和他们的照顾者之间的早期关系导致了对自我、他人以及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心理表征的形成。因此,干预的重点是修改这些心理表征或针对照顾者的行为,这是很重要的。埃格兰对那些支持利用短期干预来改善父母敏感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警告。具体来说,Egeland警告说,尽管这些项目在风险相对较低的样本上是成功的,但对高风险家庭可能需要更全面和长期的干预。

伯努瓦的文章关注的是不安全依恋的一种特殊模式,即无序分类。与有组织的依恋不同,在有组织的依恋中,在有压力的时候会有连贯的策略来与照顾者建立关系,而无组织的依恋没有任何与照顾者建立关系的连贯策略。无组织的依恋被认为是使青少年面临社会情绪失调和精神病理风险的特别重要的因素。Benoit强调,虽然照顾者的敏感性与有组织的依恋模式有关,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与无组织的依恋模式有关。Benoit讨论了这样一个事实:Bakermans-Kranenburg及其同事在对2003年元分析中的15项研究的分析中得出结论,专注于预防或减少无组织依恋的依恋干预可能需要以减少非典型照顾者行为为目标。8具体来说,害怕或恐惧的照顾者行为与无组织依恋的病因学有关。

对发展和政策的影响

综合来看,这三篇论文都支持预防不安全关系和促进幼儿和他们的照料者之间的安全依恋关系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建立安全连接对于未来的适应性开发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预防和干预项目将依恋的安全性作为结果目标。虽然有一些证据表明,针对父母敏感性的短期干预是有效的,可能优于努力改变父母依恋心理状态的长期方法,但这一争议远未解决。事实上,现在就下结论说一种办法比另一种办法好还为时过早。正如Egeland警告的那样,短期行为方法可能对低风险的婴儿和母亲群体有效,但我们仍然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对高风险人群同样有效,或根本有效。

事实上,最近在Mt. Hope家庭中心进行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针对母亲对关系表征的预防性干预在促进依恋安全方面非常有效。在第一项调查中,那些自孩子出生以来就经历过严重抑郁障碍的母亲的蹒跚学步的后代被随机分配到依恋理论知情干预组或社区标准条件组。一组没有抑郁的母亲作为规范的对比组。尽管在基线阶段,抑郁母亲的幼童比非抑郁母亲的幼童有更高的不安全感,但在干预结束时,接受依恋理论知情干预组的幼童的安全感明显高于接受社区标准干预组的幼童。重要的是,接受依恋理论知情干预的母子二人组的安全感与母亲没有抑郁的母子二人组的安全感并无差异。5对于参与了依恋干预的幼儿来说,在那些最初是安全的幼儿中,也有更大的安全依恋组织的维持,以及更大的从不安全的依恋组到安全的依恋组的转变。在受虐待的婴儿身上也得到了同样令人信服的结果,这些婴儿的不安全感基线率超过90%,干预后依恋安全感与未受虐待的婴儿没有区别。被虐待的婴儿随机分配到社区标准条件下,继续证明极高的不安全依恋率与基线时一致。9有趣的是,在后一种预防性干预中,一种说教式的、更注重行为的干预在促进安全依恋方面与一种处理母性表征的干预一样有效。相反,在评估针对受虐待学龄前儿童的预防性干预措施时,只有针对母亲的表现的干预措施才会改善儿童对照顾者和自我的表现。10因此,优选干预策略的问题似乎远未解决,在过早结束这一问题时必须谨慎行事。

在就如何最好地促进安全附件组织达成最终结论之前,需要考虑一些其他重要问题。首先,尚不清楚干预措施的效果有多持久,以及是否会因所提供干预措施的长度和强度而变化。其次,几乎没有调查试图阐明干预结果的中介因素。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可能知道某种干预措施是有效的,但我们对可能有助于其有效性的机制却知之甚少。这些知识对于确定干预措施的关键方面和消除那些可能代价高昂但不增加干预措施整体价值的方面极有帮助。最后,大部分评估涉及控制良好的疗效试验,利用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和训练有素和监督的临床医生,也监测所提供的干预措施的保真度。虽然为了建立知识库,这样的随机临床试验是必要的,但我们也必须努力将这些临床方法输出到现实世界中,然后继续评估它们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知道如何最好地促进安全依恋,以及什么方法对特定人群最有效。

参考文献

  1. Ainsworth MDS, Blehar MC, Waters E, Wall S。依恋模式:对陌生情境的心理学研究.希尔斯代尔,新泽西州: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78.
  2. Main M, Kaplan N, Cassidy JC。婴儿期、儿童期和成年期的安全感:向表现层面的转变。儿童发展研究学会专著50 1985;(2): 66 - 104。
  3. Sroufe洛杉矶。幼儿照顾者依恋与适应模式:适应不良与能力的根源。明尼苏达州儿童心理学研讨会1983; 16:41 - 83。
  4. Elicker J, Englund M, Sroufe LA。从早期亲子关系预测儿童同伴能力和同伴关系。In: Parke RD, Ladd GW, eds。家庭-同伴关系:联系模式.新泽西州希尔斯代尔:Lawrence Earlbaum Associates;1992:77 - 106。
  5. Cicchetti D, Toth SL, Rogosch FA。幼儿父母心理治疗对增加抑郁母亲子女依恋安全感的效果。依恋与人的发展1999; 1(1): 34 - 66。
  6. 利伯曼AF,帕尔JH。出生第二年的依恋和安全基础行为障碍:概念问题和临床干预。在:格林伯格MT, Cicchetti D, Cummings EM,编。学龄前的依恋:理论、研究和干预.芝加哥,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0:375 - 397。
  7. van Ijzendoorn MH, Juffer F, Duyvesteyn MGC。打破不安全依恋的代际循环:基于依恋的干预对母亲敏感性和婴儿安全的影响综述。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及相关学科杂志1995年,36(2):225 - 248。
  8. Bakermans-Kranenburg MJ, van Ijzendoorn MH, Juffer F.少即是多:儿童早期敏感性和依恋干预的元分析。心理上的公告2003, 129(2): 195 - 215。
  9. Cicchetti D, Toth SL, Rogosch FA。被虐待婴儿在培养安全依恋方面的干预效果。在准备。
  10. Toth SL, Maughan A, Manly JT, Spagnola M, Cicchetti D.两种干预对学龄前受虐待儿童表征模型改变的相对有效性:依恋理论的启示。发展与精神病理学2002; 14(4): 877 - 908。

如何引用这篇文章:

基于依恋的干预:对Dozier, Egeland和Benoit的评论。在:Tremblay RE, Boivin M, Peters RDeV,编。van IJzendoorn MH,主题。儿童早期发展百科全书(在线)。//www.zhuyintao.com/attachment/according-experts/attachment-based-interventions-comments-dozier-egeland-and-benoit.2007年3月更新。已于2021年8月14日访问。